“新能源工程与安全”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交叉的领域,它将新能源、工程学和安全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。新能源是指替代传统能源的清洁、可再生能源,如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能等,以及压缩空气、电化学等相关储能技术。地质学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热能、生物质能、风能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资源的勘探和评估,为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与此同时,工程学在新能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。工程师们将通过工程思维和技术,在地质学和安全科学的基础上孵化新能源项目。
“新能源工程与安全”领域的研究对于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,传统能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,如资源枯竭、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。因此,开展新能源工程与安全的研究和实践,对于实现可持续能源的全面利用、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本专栏围绕“新能源工程与安全”领域的各个交叉学科主题,广泛征集国内外学者的新思想、新理念、新技术产品等汇成的研究成果,包括综述或研究型论文等形式。主要包括但不限于: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、新能源的地质评估理论与方法、新能源工程关键技术、新型储能技术、新能源-地质-工程-安全偶联关系等。
现诚挚邀请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、学者、技术人员踊跃投稿!
征稿主题:
(1)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;
(2)新能源的地质评估理论与方法;
(3)压缩空气(氢气、二氧化碳)储能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;
(4)地热能储存与利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;
(5)新能源-地质-工程-安全偶联关系。
截稿日期:
2024年12月31日
投稿方式:
登录《安全与环境工程》投审稿系统(http://ktaq.cbpt.cnki.net)进行网络投稿(首次投稿的作者需先完成作者注册),投稿时请务必在文稿首页脚注处注明“‘新能源工程与安全’专栏投稿”字样,并在投稿系统中将“计划栏目”选择为“专辑通道”。“新能源工程与安全”专栏拟将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出版。
联系方式:
编辑部电话/传真:027-67885049
联系人:郭老师 15072424539
E-mail:aqyhj@cug.edu.cn
专栏特邀主编简介:
张国华,男,1980年生,现任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新能源学院副院长,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主要研究领域为压缩空气储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、地下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等。主持区域联合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5项,横向课题30余项。任《安全与环境工程》期刊副主编。发表论文40余篇,授权专利20余项,主参编行业标准3部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,协会奖多项。
《安全与环境工程》期刊简介:
《安全与环境工程》(ISSN 1671-1556,CN 42-1638/X,双月刊)是教育部主管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主办的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科技期刊,主编为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王焰新院士。本刊重点关注攸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安全、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,及时追踪并报道国内外安全与环境学科新理论、新方法、新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,是致力于解决地学领域安全与环境问题的特色期刊。
本刊主要开设栏目包括:安全理论与安全管理、安全工程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、安全教育;环境地学、灾害及其防治、环境污染及其防治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;等等。
本刊目前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CSCD)来源期刊、北大中文核心期刊、中国科技核心期刊、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(A);入选中国科协《安全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》T2级期刊、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(WJCI)报告》;被美国《化学文摘》(CA)、俄罗斯《文摘杂志》(РЖ)、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集团(中国)数据库》(JSTChina)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。
本刊荣获“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”(2020年)、湖北省科协2023年“科技创新源泉工程”优秀科技期刊(2023年),连续四届荣获“湖北省优秀期刊”(2012年、2015年、2017年、2020年)。